環保督查在陜西 | 與其掩耳盜鈴式的假整改,不如埋頭真抓實干
來源:
|
作者:sxjscx
|
發布時間: 2018-12-26
|
2365 次瀏覽
|
分享到:
西安市黑臭河道整治“一蓋了之”,被環保督察組作為典型通報
日前,國家生態環境部官網發表《陜西西安市皂河黑臭水體整治一蓋了之,長安段截污管道建設敷衍應對》一文,將中央環保督查“回頭看”工作中發現的西安皂河事件作為典型予以通報。文章表示,皂河是西安市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之一,環保督察組在下沉督查工作中發現,皂河上游1.2公里嚴重黑臭,儼然成了收集生活污水的納污渠。面對問題,長安區不是采取積極的截污整改措施,而是于2016至2017年間給皂河加裝了蓋子,把看不見當做整改。也正是這條河,在今年5月份,被當地主管部門對外公開稱:“目前已完成皂河上游城市段污水截污管道工程”。在西安市2016年、2017年、2018年上報的季報以及2018年5月上報的自查材料中,也均表示西安市不存在黑臭水體。 “掩耳盜鈴”式的無知自欺,弄虛作假的形式主義
生態環境部將西安長安區的“加蓋”整治黑臭河道行為批評為“用遮羞蓋掩飾問題”,事件背后也反映了當地主管部門表面整改、假裝整改、敷衍應對的工作作風。這種遮羞蓋猶如掩耳盜鈴一般,用“看不見”來假裝問題不存在,欺騙自己,也兒戲百姓。而面對上級,謊報材料;面對公眾,宣稱“完成截污工程”,更直接反應了一些負責人弄虛作假甚至欺上瞞下之風,漠視國家的三令五申和群眾的民生訴求,性質惡劣,深層面地透露出環保工作中的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。 真督查下頻頻暴露假整改,是誰在推波助瀾? 西安長安區的“皂河事件”并非個案,代表了一類現象。10月中旬,《焦點訪談》曝光了河北唐山兩區污染整治方案抄襲事件;幾天前,山西太原市迎澤區也被曝光忽略群眾實際、禁止百姓用煤取暖的做法……一系列典型案例,有假整改,有一刀切,有敷衍了事的不作為,有簡單粗暴的亂作為。雖然事后相關部門立即對事情做了認領和整改,但我們還是有必要透過事件本身挖掘背后的深層原因,總結經驗。 假整改、一刀切背后的原因何在? 一些人把這種現象歸因于環保督查的高壓,嚴厲的問責機制,讓很多地方管理部門鋌而走險,企圖蒙混過關。從某個角度來講,這種觀點可以理解,但作為一種外部力量,環保督查回頭看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地方政府真抓實干地落實整改,確保妥善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,是一種“他律”手段。假整改、一刀切等現象,更多源于執行者的內部因素。正是因為自律不足,他律就會顯得些許沉重。 假整改背后的外部原因與內部原因探析 真督查下暴露的假整改,從內部原因分析,一是源于很多地方認為督查是“一陣風”,思想認識上不重視或存有僥幸心理,在行動上也就表現出了“撲朔迷離”;其次,傳統的發展理念難以轉變,尤其以工業類作為經濟引擎發展起來的城市,環保還是被排在相對次要的等級,“環保主義”難免讓步于對污染企業的“保護主義”;第三,責權不明,多部門交叉、重疊管理,導致三個和尚沒水喝的亂象,環保整改工作遲遲難以落地;此外,部分一把手和企業捆綁發展,在整改中為排污企業大開綠燈,也會出現不改或表面整改的假象。 直面問題,真抓實干
環保督查“回頭看”工作的初衷是為了踏踏實實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,是國家立足長遠、實現“兩山論”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抉擇,查處一批典型、懲處一批官員不是最終目的。離開外部的他律,地方管理部門更應該把西安“皂河事件”作為前車之鑒,樹立真環保、真作為的觀念,既不要“掩耳盜鈴”,也不要“拖延癥”,更來不得“一刀切”,直面問題,真抓實干,打好環境污染整治這場攻堅戰。